其中,医药板块的整体表现与大盘相似,同为高开低走,投资者新年开局谨慎的心态在情理之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内外部支撑因素延续的背景下,符合市场预期且有持续性的医药板块将迎来长期增长,一季度持续翻红同样可期。这一点,从2022年持续增长的各大医药企业业绩可以略窥一二。
近段时间,各大上市企业陆续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截至1月30日,已有125家A股医药生物企业预告2022年业绩情况。
具体来看,业绩预增的企业超过60家,占比超过5成,其中预计业绩大幅上升的企业超过40家,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嘉应制药,最高或达3419.94%,九安医疗紧随其后,预计增幅上限为1825.95%,亚辉龙、方盛制药、博腾股份、东北制药这4家企业的净利润增幅也同样超过300%。此外,净利润增幅在100%~300%区间的企业有16家,这些企业在今天的股票交易中也表现活跃,部分上市公司股价迎来“开门红”。
市场人士认为,随着疫情局势缓和,国内外经济不断复苏;同时叠加产业政策变革影响,包括国内集采常态化制度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改革驶进深水区,今年医药生物板块能否延续去年年底持续增长的行情,从各个子行业的具体表现上或能找到一些答案。
降本增效影响明显
市场需求旺盛成主要增长引擎
在已预告年度成绩单的医药生物企业中,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长幅度上限超过100%。
部分化学制药板块业绩预告净利润增幅
东北制药在业绩预告中指出,在制药生产方面,2022年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其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利用调整结构、技术攻关、工艺优化、降本增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措施,将精细化管理量化到各个岗位,让效益在供、产、销各个环节中充分体现;积极开展销售业务,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有效提升产品竞争力,销售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此外,在降本增效方面受益的还有康弘药业。康弘药业表示,受疫情、国内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其一方面持续优化学术推广,一方面继续加强公司内控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绩效考核,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效率。
国内外政策和经济走势持续向好,也给强化业务国际化布局的医药企业带来显著助益。对于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华海药业表示,除了全面提升精益化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主要原因还有全国集采推进和美国FDA禁令的解除,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及美国市场恢复带动制剂生产和原料药生产的上量,在一定程度上摊薄固定成本,另外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销售稳步增长且售价略有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利润大幅增加。
此外,新诺威、富士莱、山河药辅、东亚药业等制药企业同样在量价增长、需求增多等因素影响下,整体盈利水平实现较快增长。
因产品需求过旺的生物制品企业万泰生物,2022年净利润约47.4亿元,同比增长134.44%。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万泰生物称,主要系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收入及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以及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检测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新冠检测相关原料以及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增长。
公众持续增长的健康需求正在成为医药行业主要增长引擎,随着群众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未来行业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市场人士看来,医药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赛跑的枪声,这将会诞生更多的行业增长和细分行业机会。
医疗器械企业业绩大爆发
政策利好持续加码2023年
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2022年毋庸置疑是高光之年。
截至2023年1月30日,业绩预告的医药类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数量近30家,超过半数业绩预增。其中,九安医疗以最高达1825.95%的净利润增幅一骑绝尘。
九安医疗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在美国销售的试剂盒等新冠防疫产品需求大幅增加,相关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同时,随着试剂盒等产品在美国销量的提升,带来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因此带动了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
部分医疗器械板块企业业绩预告净利润增幅
值得关注的是,九安医疗、亚辉龙、凯普生物、万孚生物、奥泰生物在内的5家企业业绩增长皆是由于新冠核酸检测业务需求增加所致。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国际疫情波动加强,以及国内疫情反复和后期调整管控举措时的核酸/抗原检测需求激增,相关企业业绩迎来较大增长在预料之中。
眼科巨头欧普康视也在报告中指出,由于疫情反复,发生疫情的地区采取了限制或暂停视光服务业务的防疫措施,区域间的人员交流也大幅减少,对公司的镜片订单、终端开设和投资并购业务都有明显影响。随着12月发布新防疫政策后,经济社会活动正在快速回归正常,公司在各区域的订单也在恢复正常,欧普康视表示,本报告期利润增长主要是销量增加、营销服务终端收入增加等因素所致。
另外,微创医疗旗下拆分公司心脉医疗及微电生理纷纷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心脉医疗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5,579.07万元到92,425.0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116.00万元到23,962.00万元,同比增加25%到35%。剔除联营公司损益、股权激励费用,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7,025.93万元到40,184.48万元。
业绩预告指出,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冠疫情反复对病患手术开展产生一定影响;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创新性产品在报告期内继续持续快速增长;对OptimumMedicalDeviceInc.进行股权投资,利用其欧洲的成熟代理商网络和专业销售人员助力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的覆盖;以及多项政府补助等。
微电生理则指出,在全面完善战略规划,聚焦主导产业布局,积极抢抓国内外市场机遇的情况下,不断细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在营销、管理及研发等3项费用率实现同比下降。据此,预计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0万元到300万元。
2023年医药生物企业已开启新征程。一方面,药品集采、医保目录调整、鼓励支持医药创新等政策落地都将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另一方面,国家各部委在开年发布的系列重要文件,也将推动医药行业加速迎来发展新周期。
1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切实加强防控经费管理的通知》明确,加大疫情防控经费投入力度,重点用于患者救治费用补助、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疫苗和接种以及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所需支出。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投入,重点加强县级医院重症和传染病医疗资源建设,做好农村地区急诊急救、重症等资源横向统筹和扩容改造。
1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部分)预算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面对群众所需,医药行业走到聚光灯下。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保障基层民生政策文件频出,2023年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资源建设,将继续给医药市场带来新需求。同时,在业内看来,时代与环境的动荡和需求将成为医药市场洗牌的加速器和试金石,优质企业终将脱颖而出,无法紧跟时代潮流的企业注定将被市场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