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发票”的变革,背后是“监管升级"的一盘大旗!
突变!”电子发票“要退出历史舞台?
1月28日,上海市税务局发布公告,明确上海市新设立登记的纳税人纳入数字化电子发票开票试点范围,开具数字化电子发票和纸质发票,但是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及普通发票不再领用开具。
自2022年8月28日开始,全电发票受票试点全面铺开。截止11月30日,全国已有上海、广东、内蒙古、四川、厦门5地试点开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能收取全电发票!
上海市此次公告发布,意味着不仅全电发票要全国铺开,作为过渡阶段的电子发票,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全电发票”对医疗器械企业意味着什么?
“专票电子化”的目的, 是以票控账,以票审计,以票查税。
只要企业开完一张发票,开票数据就已经被开票系统上传到国税的临管系统,国税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票内容,包括供应商卖了哪些品名的货物,对应公司能卖哪些产品,如果供应商开的发票,自己没有对应的进项发票,那么就有可能存在问题,被税局稽查。
但是电子发票仍旧存在3大问题:
1、重复列支成本费用,虚开发票
2、延迟入账,“查无此票”
3、虚假报销,难以监控
在“全电票”的方式下,有了电子发票综合服务平台,进销项数据都统一在一个平台,监管进一步升级,全面解决了“电子发票”的三大问题。
也就是说,大数据技术将在“一张全电发票”中展示威力,甚至实现“未税”时就关联,使税收规则、算法、数据直接融入纳税人经营业务中,伴随着每一次交易活动自动计算纳税金额。
换句话说,税务机关直接通过全电发票对接企业的业务交易系统、支付系统,将税收监管直接前置到业务前端,包括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企业业务,以及终端医院采购业务的前端,全面实现税务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管控,推动整个购销链条的管控进入到大数据时代!
穿透式查账!大数据斩断隐蔽“利益链”
查账即是“查票”。近几年,药械购销领域大批企业被点名通报,一批企业被查,多是国家机关利用“票据”的大数据监管,实现“穿透式查账”。
早在2019年,财政部联手医保局对77家医药企业,进行“穿透式”查账,以企业为起点,所有相关上下游、包括医疗机构全部涉及,稽查力度史无前例。其中尤其针对“虚开发票”增列成本、销售费用,达到偷漏税目进行严厉查处。
此后22年公布的7.22医药特大领域开发票案,是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成功破获的一起特大医药领域虚开案,成功抓捕47名犯罪嫌疑人,虚开发票1.6万张,冻结涉案资金4500万元,涉案价税合计60亿元。
在这起医药领域特大虚开案中,离不开大数据监管分析。我们能看到公安机关在发现本市六家公司涉嫌为医药行业虚开发票,是利用大数据情报导侦思维,数据碰撞出本地44家空壳公司,并梳理出本医药虚开犯罪团伙组织架构图和资金流向图。
再到今年初,江西省税务局下发调整后的《省税务局随机抽查重点稽查对象名录库》,共400个单位纳入,包括30家药械企、药房、医院等。当这些械企成为税务重点稽查对象,将随时接受税务方面的严查,并且将全面采集相关企业税控开票、纳税评估、出口退税等多方面信息。
国家出手!医械“产销用”开启全面监管时代
从纸质发票到电子发票,再到“全电发票”,不仅仅是发票形式的变化,而是税务机关从”以票控税“到”以数控税“的转变,这也是“穿透式查账”的核心:真正实现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管控。
去年底,随着历经了两年建立的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全域上线,招采、生产、配送、监管、回款等环节都将暴露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之下,一个医疗器械购销领域强监管的时代已经来临。
同步,国家发改委明确:去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平台将实现国家各部门数据共享,有了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税务部门可以依托各部门数据,对于企业涉税业务进行数据抓取提取,然后结合“全电票”综合符合平台数据,最后可以进行精准税务管控!
这样从“票”到”账“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也使得国家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非法利益链条,“产销用”各环节共同发力打击违法行为的势头更加旺盛。监管+数字化双浪迭起,医械行业长期存在的隐秘利益链条,将越来越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