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提升医疗质量 改善就医感受

时间:2023-6-7 10:13:50点击:

医疗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石。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推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此外,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简称“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一)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

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优化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加强医务人员管理。

强化药品器械管理。

规范医疗技术管理。

提升急诊质量。

改善门诊医疗质量。

提高日间医疗质量。

保障手术质量安全。

提高患者随访质量。

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

(二)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

严格规范日常诊疗行为。

全面加强患者评估。

提升三级查房质量。

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提高检查检验质量。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加强会诊管理。

提高急难危重救治效果。

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提供优质护理。

(三)织密质量管理网络,完善工作机制

健全质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公开。

完善“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

强化目标导向,优化改进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

加强中医药质控。

专项行动之一: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通过专项行动,降低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等负性事件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消除手术质量安全隐患。

到2025年末,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全国三级医院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下降、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不高于7.5‰,全面落实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

专项行动之二:“破壁” 行动

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结合本地居民疾病谱和异地就医流向情况,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

到2025年末, 在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专病的诊疗模式和组织形式有创新性突破。

全国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升至80%;全国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提升至45%。

专项行动之三: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

以教育培训、质控抽查、优秀病案评比和宣传交流为主要方式,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病历书写、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规定,强化病历内涵意识,提升病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水平,更好体现临床诊疗思维和过程。到2025年末,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不低于90%,病历记录完整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评选全国百佳病案并开展巡讲。

专项行动之四:患者安全专项行动

医疗机构开展全员参与覆盖诊疗服务、基础设施、应急处置全过程的安全隐患排查行动,优化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强化非惩罚性报告机制,提高识别能力,优化报告途径,鼓励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塑造良好的质量安全氛围。到2025年末,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

专项行动之五:“织网” 行动

到2025年末,设置完成不少于60个专业的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0个中医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不少于1800个省级质控中心,不少于300个省级中医质控中心;不少于1.8万个地市级质控中心(组织),不少于1800个地市级中医质控中心。

质控工作逐步覆盖住院、日间、门(急)诊等全诊疗人群。其中,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麻醉、重症、药事、院感、护理等专业质控中心(组织)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并延伸至50%以上县域。

全国纳入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技术)数量不少于100个,发布年度省级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的省份不少于20个,各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按年度发布本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通知

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

在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方面,通知要求,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

通知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医疗机构可对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预住院”,在患者入院前完成术前检查检验,缩短入院后术前等待时间。

鼓励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

在提升患者门诊体验方面,通知要求,再造门诊流程。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

通知提出,医疗机构应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鼓励医疗机构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门诊MDT岗,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MDT服务。

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在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方面,通知要求,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常备力量与机动力量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同时,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三级医院普遍建立日间手术管理制度

在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方面,通知要求,完善住院医疗服务制度。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鼓励三级医院积极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广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

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

在提升患者诊后体验方面,通知要求,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畅通双向转诊渠道,下沉专家、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资源,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医联体内诊疗综合整理报道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随访平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互动。

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通知要求,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要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医疗机构人文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上一篇:浙江“5G+AR”为医生装上“千里眼”塑造未来医疗新格局

下一篇:科亚医疗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 携手共促医疗AI发展新高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