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记者从“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763个,床位67984张;卫生人员总数118110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3.9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30人;年门诊服务量8651万人次、住院服务量158万人次;孕产妇死亡率4.57/10万,婴儿死亡率1.66‰,人均预期寿命81.78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2.17%,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在家门口享国家级医疗服务
实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青岛市不断推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在扩大增量、做优存量、激活变量上下功夫。
今年将建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等7个项目,新增床位5300张。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初步实现独立运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46个学科团队共270余人进驻,让岛城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同时,启动老城区医院就医环境改善工程前期工作,分期分批改造市中心医院、市立医院等部分老城区医院基础设施。
在激活变量方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示范典型。市南区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建设“共管病房”,采取“1+1+1签约”服务模式,在二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可以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同时能享受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胶州市按照1个总医院、3个嵌入式次中心、18个骨干节点的基本架构建立“总医院”管理模式,推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立医院试点整体托管莱西市辖区范围内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1+3+18+N”网格化全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攀峰强基兑现“病有良医”
目前,青岛市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7个、省级重点专科11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00个,市级攀峰学科10个;有67个学科入围五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ASTEM)学科百强榜单,其中1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名,11个学科省内排名第一。
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青岛市加强重症、肿瘤、骨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麻醉、影像、病理、检验等平台专科对临床的支撑作用,注重加强肝胆、手足外、结石病等特色专科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30名,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59名,公开招录高级职称专家151名,博士和硕士1438名,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人才保障。
精准预约挂号减少等待时间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青岛市扎实开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围绕诊前、诊中、诊后服务推出6个方面30项具体措施,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悉,全市4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现门诊预约就诊,时间精准到20分钟以内。2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检查预约,时段精准到30分钟以内;100%实现门诊诊间结算和床旁入、出院结算,结算时间缩短至5分钟之内;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医院比例分别达到100%、85.7%、100%。14家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全部建立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就医提供全流程、集约化服务;全部开展日间手术、疼痛综合管理、多学科诊疗服务,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全市共有214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部分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认率达到83.3%,互认项目达到10类115项,累计完成互认8.1万项次,为患者节约费用384.5万余元。
试点“三高共管、六病同防”
青岛市深化“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慢阻肺”高危人群及并发症筛查纳入2023年市办实事。截至10月底已为19.3万名“三高”患者提供一体化服务,开展“三高”并发症筛查38.7万人,糖尿病易患人群检测71.5万人,慢阻肺问卷调查249.9万人。今年全市新增托位8674个,总数达到35499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43个。
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为秋季开学新进入七年级且无HPV疫苗接种史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双价HPV疫苗。目前,已为全市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37141人,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187713人,提前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于波 实习生 唐菲遥
■记者问答
检查检验结果“一检互认”
问:市卫生健康委作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捷度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实现了看病就医“一号通用”、检查检验结果“一检互认”、新生儿出生证件“一键联办”。目前全市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机构已达214家,包括辖区内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公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除了相互之间互认外,还支持与省内其他城市医院的检查检验互认共享,患者省内就医更加方便了。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问:今年我市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截至目前,我市有中医类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达3442家,中医医院床位达到7890张,现有中医医师703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7%,26%和11%;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牵头专科1个;牵头打造了半岛中医联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洋中药专业唯一的重点研究室落户我市;我市成为国家支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15个城市之一,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