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记者:您是如何看待AI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的,您认为未来到底是AI医生还是医生的AI?
王仕锐:AI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具体的医疗场景和应用。在远程医疗和在线问诊的背景下,AI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初步诊断阶段。然而,在需要高度专业技能的领域,如手术操作和复杂的实验室检测,AI目前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这些任务。同时,目前AI在法规、合规以及技术成熟度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限制了其在复杂医疗场景中的应用。
医学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包含众多细分的医疗场景和专业领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AI与医生的关系一概而论。不同的医疗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AI技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各种医疗场景细分化。针对每个场景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应用相应的AI解决方案。
金融投资报记者:随着AI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有些岗位的医生是否会面临失业的问题?
王仕锐:对于那些不愿意学习新技术、不愿意适应新变化的医生来说,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不过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AI的发展会带来很多新机遇。就像互联网刚出现时,有人认为可以上网搜索医疗信息,不需要医生了。但实际上,医生并没有被取代,而是学会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AI的出现也是同样的道理。AI将承担起许多重复性和事务性工作,让医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专注于那些AI难以处理的复杂问题,如疑难杂症的诊断、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提供人文关怀等。
医生的角色将从执行者转变为监督者和决策者,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AI合作,利用AI提供的信息和建议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金融投资报记者:悬壶济世是一个很好的愿景,但一家公司想要长远发展,商业化是一条必经之路,医联是如何实现商业化的?
王仕锐:我们经过授权后,把众多业内专家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转化成AI系统能理解的语言,再通过技术手段生成他们的“数字分身”,代替他们问诊。
我们可以通过收取相对较低的服务费,让患者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但这样做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首先,AI系统必须达到和专家相当的诊断水平。如果完全达不到,我们可以考虑分工合作的方式,让AI处理90%的问题,剩下的10%由专家处理。这样一来,专家可以通过快速识别和监督AI的工作来提高效率,同时确保服务质量。
我们正在探索这种协同工作模式,让AI和专家各自发挥所长,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还能降低成本,实现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医疗服务到底应该被视为一门生意还是一项公益事业。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尝试探索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是会员制度。患者支付一定年费成为会员后,就可以享受包括门诊在内的一系列医疗服务,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这样既能保证我们有一定的收入来支持持续的研发,也能让患者放心,知道我们的服务是出于对他们健康的保障,而不是其他商业动机。
金融投资报记者:面对市场上已有的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等竞争者,医联是否担心作为后来者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王仕锐:我们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现有的互联网医院模式,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我们的AI问诊平台能够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而且成本结构和运营模式与传统的互联网医院完全不同。
金融投资报记者:如果商业化方面还没准备好,那在融资方面有什么打算吗?
王仕锐:融资是我们考虑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当我们需要扩大团队加强研发实力时,资金的支持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我们更看重的是找到那些能理解我们的愿景,支持我们长期发展的投资伙伴。我们希望投资者不仅仅是给我们资金,还能带来资源、经验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