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启 持续优化结构不增就医负担

时间:2021-9-2 8:00:50点击:

新医改12年来力度最大的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于9月启动。这项改革的时间表已经确定:通过3至5年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经验,并于2025年向全国推广。

  8月31日晚,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发布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方案提出建立更可持续的总量调控机制、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严密高效的价格监测考核机制等5项重要机制。

  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改的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对医疗机构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由于价格调整传导到医疗机构收费端,参保人对此也会有价格上涨、加重医疗负担的担忧,因此这项重要的改革必须稳妥推进。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称,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单纯的定价调价问题,不是用单边涨价来代替改革。让价格走势与医药控费用、降成本的绩效指标关联,有保有压、有升有降,不搞大水漫灌。

  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医疗服务价格是重要的民生价格,涉及14亿人民群众、787万医务人员、5万多医疗机构的庞大主体,涉及每年数万亿元的利益规模。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涉及多方面利益的深刻调整,不能不动,也不能乱动。

  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推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建立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徐毓才对第一财经表示,新医改以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就始终占据重要位置。2009年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对医疗机构改革作出了部署,后来相关部门又多次发文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但改革责任没有落实,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

  “试点方案无论从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看均是空前的,与之前的文件相比,其中提到的很多内容都是全新的,它的出台将对医疗服务体系重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徐毓才说。

  试点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5+3+4”,即总量调控等五项机制、优化管理权限配置等三个支撑,以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疗机构政府投入机制等四项配套改革。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廖藏宜对第一财经表示,定价是国家医保局的重要职能之一。经过前三年的改革,目前医保局通过国谈集采在治理药耗价格虚高、通过支付方式改革在推动形成合理的诊疗支付标准等方面效果显著,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廖藏宜认为,以病种打包为主的支付标准建立后,药耗等物耗价格大幅降低则改善了医疗服务总包的成本结构层面,改革一方面不能增加患者的看病负担,另一方面也不能降低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的收入报酬,为了更好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与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刻不容缓。这也是对医疗服务领域多年来受诟病较多的问题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并不是给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打补丁”,不是把后者挤掉的不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服务涨价找补回来。

  集中带量采购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时机,但在具体推进上还是要“桥归桥、路归路”。集采降价降费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为医疗服务价格赢得了改革的窗口,但两项改革各有各的内在逻辑,不是靠降价涨价进行医药费用平移、转换和腾挪,不能成为简单的“跷跷板”关系。

  总量调控下价格有升有降

  试点方案提出,建立更可持续的价格管理总量调控机制。在价格调整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发挥价格工具的杠杆作用。

  徐毓才表示,资金是维持医疗机构正常健康运行的关键,在当下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药品耗材集采快速推进和范围不断扩大、打击骗保常态化的情况下,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出现业务收入下降,正常运行面临空前压力,薪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迫在眉睫,改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廖藏宜认为,这次改革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而言,是一项利好。以后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可以获得更体面、更能体现自身服务价值的收入,也可以鼓励创新与学科能力建设、规范无效医疗与过度物耗支出行为。

  徐毓才认为,医疗机构应该充分参与到这场改革中,不但要关心价格,更要关注与价格看似关系不大的其他方面工作,包括医院综合改革和医保制度改革,这些改革不但决定价格改革的空间大小,还决定医院的工作绩效。

  一位医疗服务机构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试点改革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医疗机构充分参与、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公益属性,建立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助于促进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针对一些业内人士和参保人对医疗服务价格可能会持续上涨的担忧,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不是用单边涨价来代替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健全制度和体系。要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要让价格走势与医药控费用、降成本的绩效指标关联,有保有压、有升有降,不搞大水漫灌。

  廖藏宜认为,对于参保患者而言,也不用担心该项改革会增加看病负担,方案提出分类调整思路,对于普遍开展的通用项目,政府会把控好价格基准,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对于体现技术难度的复杂项目调到合理价格水平,虽然患者收费价格提高了,但医保会通过医保支付等其他配套措施来分担化解。

  利好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龙头民营机构

  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区域公立医院医疗设备配置管理,引导合理配置,严控超常超量配备。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规范公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医务人员薪酬阳光透明,严禁下达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薪酬与科室、个人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国投瑞银医药基金经理肖汉山对第一财经表示:“试点方案意味着医院不同环节收费水平将出现明显的调整,提高门诊、操作及手术等技术性服务,降低设备诊断、药械产品等收费水平,进一步打破药械养医的模式,提高医生阳光化收入;另外从科室角度来讲,会降低技术标准化的治疗项目的收费。”

  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激励约束机制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连接,公立医院在规范诊疗行为、控制成本和费用等方面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成为有助于打开医疗服务调价窗口、扩大调价总量的钥匙,为公立医院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益增添了机制保障。

  改革还将影响到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肖汉山认为,医疗服务定价改革实施后,私立综合性医院影响预计不大,但私立专科性医院的影响目前具有不确定性。“从二级市场可选投资标的来说,专科医院较多,预计短期对估值的影响会比较大。”

  近年来眼科、口腔科以及泌尿科等领域逐渐诞生了一些专科化的民营医院,并受到资本的大力追捧。

  “这些医院的优势是能够提供一些操作技术相对简单,又能够形成流水操作的医疗服务,疑难重症还要靠公立医院来解决。”一位医疗系统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

  8月31日收盘,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公司股价大跌,但9月1日收盘股价有所回升。其他民营医院板块企业中,复星医药股价大涨3.6%,人福医药大涨近3%。

  廖藏宜表示,这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从医疗产业的角度而言,其实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它调整的价格是收费价,如果体现医疗服务和能力的产品价格提升了,相当于政府的指导价提高了,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也是利好。

  上海创奇健康研究院创始人、执行理事长蔡江南对第一财经表示:“我国长期以来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价采取了双轨制,公立医疗的价格长期压得非常低,民营医疗尽管有定价的自主权,但最好的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医院,因此公立医院占到中国医疗服务市场80%到90%的份额。”

  他认为,此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如果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服务价格差距缩小,那么对民营医院可能会有推动作用。“很多民营医疗其实不怎么赚钱,有的还亏得很厉害,公立医疗价格改革可以对民营医院有一个正向的推动作用,使其形成比较积极的盈利模式。”蔡江南说。

  他还表示,从医生资源来看,当医生收入阳光化以后,会有助于民营医疗机构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吸引人才。

上一篇:抓住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风口 迈瑞医疗怎样做“有准备的人”?

下一篇:医改深水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公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