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医疗器械集采的鬼故事,能吓倒“医械茅”迈瑞医疗吗?

时间:2021-9-13 12:58:28点击:

“不降价那就换机器,没有什么专机专用,换机子!”

“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少你一家没有问题”

“还有不愿意来谈的企业,一个企业所有产品全部从网上下架”

这是最近安徽医疗系统一次有关集采的会议上,当地卫生系统官员对医疗器械厂家的发言摘录。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风波不断,互联网反垄断,校外培训整治,早就让各路投资者风声鹤唳。医用耗材集采传闻也同样让整个医疗器械行业神经紧绷,悲观情绪传导下,8月20号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暴跌17%,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01被迫开始的创业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届的“黄埔军校”,日后A股的上市医疗器械公司——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宝莱特的公司创始人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徐航,1987年从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安科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徐航就已成为重要技术骨干,但安科内部频繁的人事变动和骨干流失,让正要大干一番的徐航,无处施展才华。1991年,徐航和同事李西廷从安科离职,成立迈瑞医疗,从打工人变成老板,开始自己做医疗器械生意。

对此,徐航还回忆到“如果当时给我500万,让我有事情做,肯定不会离开,也不是说一定要赚多少钱。”“但是我的申请迟迟不被批准。后来,这个梦想在迈瑞实现了。”

作为技术出身的徐航很清楚,做技术,才有“钱”途,决定自主研发产品,在1992年推出了国内首台血氧饱和度监视仪,一举打破国外公司垄断。之后的迈瑞医疗,凭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带来的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另一方面,2006年,迈瑞医疗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医疗设备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后,迅速开始一系列的并购行动,丰富产品线,加速补齐短板。

2008年,先是花费2.5亿美金收购彼时Data scope,拓展了海外生命监护业务的技术和营销以及获得关键的麻醉技术;随后2011-2012年,又密集布局体外诊断、输注泵、骨科及内窥镜业务,收购了苏州惠生、长沙天地人等企业;2013 年,迈瑞以 1.0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高端影像制造商Zonare公司,推出拳头产品高端彩超 Resona 系列。

在海外市场的大力拓展,使得迈瑞医疗在海外市场的关注度、接受度持续提高,快速渗透欧美市场,海外收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50%。

02当之无愧的龙头

现如今迈瑞医疗产品线丰富,涉及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版块,在2020年分别贡献100.1亿、66.5亿、42亿营收。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占比48%,接近营收的半壁江山,而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分别占比32%和20%。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而带来的需求量增加,2020年公司的呼吸机、监护仪等抗疫设备增速较快,故而生命信息支持类业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39%提升为48%。

如果剔除疫情的影响,用2019年的数据来对比就不难发现,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占比为39%、36%、25%,三大业务的收入构成比较均衡,体现出迈瑞医疗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姿态。

图片来源:市值罗盘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是迈瑞医疗最早介入的领域,产品成熟度高,市占率高。现在主要产品有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等。其中监护仪产品发展至今,已实现高中低终端产品线覆盖,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国内市场份额稳固第一,全球第三,美国第三。另外,迈瑞的呼吸机产品市占率国内第一;麻醉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体外诊断市场,迈瑞医疗产品线齐全,而且也整体增速较快。其核心产品包括血细胞检测、生化及化学发光产品。迈瑞血细胞检测 2021 年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生化产品市场中,迈瑞中国第一,全球第七。而在化学发光市场,虽然迈瑞医疗切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依靠对核心原料供应商,全球顶级的体外诊断免疫产品核心抗原体原料生产企业海肽(Hytest)的收购,很有希望完成弯道超车。

在医学影像业务领域,公司的核心产品“彩色超声”在国内份额第一,全球第五,且在高端领域快速渗透。

目前迈瑞医疗销售范围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超过30个国家拥有子公司,已成为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 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而在国内,公司产品已经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

迈瑞医疗产品在各细分领域都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业务深度覆盖海内外市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医疗器械龙头。

03重视研发,财务优异

无论是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还是医疗器械企业来说,研发能力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指标。

迈瑞医疗一直以来坚持自主研发,员工结构上,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增长,2020 年技术员工数量达到 25.9%。现有超3,000名研发工程师,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美国新泽西和美国西雅图九大研发中心。

公司研发投入规模一骑绝尘,远远高于国内的同类医疗器械企业,且7成左右是职工薪酬,研发人员人均薪酬近45万,行业内颇有竞争力。

图片来源:万联证券

研发核心竞争力带来就是公司的营收稳定增长。近三年来的营收增速23%、20%、27%,2021年上半年在2020年的高基数之下依旧实现同比21%的增长,成长性相当不错。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

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对比同类公司毫不逊色。根据最新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报,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毛利率达67.25%,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监护仪毛利率保持着高于同类可比公司毛利率20%以上的水平。体外诊断类和医学影像类毛利分别为62.20%和66.83%。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

一升一降体现经营质量不断提高。公司净利率近年不断优化提高,2020年净利率近32%;迈瑞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率逐渐降低,2020年销售费用率为17.8%,管理费用率13.2%。

图片来源:国金证券

迈瑞医疗无论是核心竞争力,还是财务表现,实在是无可挑剔,简直让茅台沉默,宁德落泪。

04集采鬼故事讲起来

公司在经营上可谓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钱赚了,股价自然不是正在涨,就是在准备涨。

从2020年农历新年假期之后,迈瑞医疗的股价来了一拨轰轰烈烈的大牛市,股价是45度斜向上,短短一年时间就从180元最高涨到500元,接近翻了两倍,不知道让多少早早上车,又早早下车的股民留下了没有格局的眼泪。

图片来源:雪球

但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恒瑞医药也有自己的“麻烦”——集采,即由国家组织进行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一方面,集采往往要“疯狂”的以量压价。比如去年11月的心脏支架集采,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平均降幅92%,属于是砍价直接一刀砍到脚脖子了。

另一方面,集采直接对销售体系降维打击,由经销商渠道优势而带来的营收要打大问号,而迈瑞在中国恰恰就是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绝大部分产品均通过遍布全国的经销网络进行销售。

按照一份坊间广为流传的集采会议记录,有地方政府今年开始重点着手对高价值医用试剂耗材进行集采,会议上措辞严厉,对降价势在必行。而作为迈瑞医疗重要支柱之一的体外诊断业务必受此冲击,集采的“乌云”笼罩在迈瑞医疗的股价上面。进入暑期以来,迈瑞医疗股价阴跌不断。

05小插曲还是大挫折

真正引爆情绪的是8月19号恒瑞医药发布的中报,恒瑞仿制药受到集采影响增量不增收,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仅仅微涨0.21%,这让本就不乐观的医疗行业股价,雪上加霜。

情绪上的影响传递到整个医疗行业,一时之间泥石俱下。8月20号整个中证医疗指数暴跌7%, 迈瑞医疗更是爆跌17%,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一天蒸发500亿市值,最终的收盘价相对于年内的最高价接近腰斩。

短期来看,8月20号迈瑞医疗的暴跌很可能只是成长之路上的一个小插曲,只是基金经理们暂时无法定量的确定集采对业绩的影响,索性先跑为敬,最终带动整体相互踩踏。

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依旧是黄金赛道。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为例,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预计未来5年,器械领域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

图片来源:东北证券

而按照2018年数据,我国人均医疗支出仅 501 美元/年,每 10 万人的 ICU 床位数仅为 3.8个,每千人口的医生数量为两人,与全球主要国家仍存在明显差距。而 2012 年德国每 10 万人的 ICU 床位数就已经达到了29.2个,每千人口的医生数量为四人。中国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医疗资源投入,而迈瑞医疗作为本土巨头,肯定能尽享行业红利。

其次,看好疫情催化下的海外市场发力。2020年,迈瑞医疗呼吸机和监护仪等产品大范围进入海外高端医院,在国际市场共完成了700多家高端客户的突破,超过了历年国际市场高端客户突破数之和,公司的品牌推广大幅提前至少五年时间。

总体来看,迈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实力。已成熟且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监护仪、麻醉仪、血细胞检测、生化等贡献稳定的现金流,正在发力的业务有化学发光、彩色超声等,以及未来业务微创医疗、骨科、宠物医疗都具备充足的业绩增长看点,相信集采不会成为大的挫折。

结语

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是连贯的,即不断对衣食住行等涉及基本生活行业加强监管。这一逻辑也同样适用于医疗行业,集采降价减少灰色流通环节,既节省医保资金,又切实降低看病成本,所以集采肯定还会继续,医疗行业的“鬼故事”恐怕还会时不时的上演。

迈瑞医疗业绩受集采影响几何,尚不得而知,但风物长宜放眼量,“长长的坡,厚厚的雪“下,迈瑞医疗这个“雪球”很难不越滚越大。

上一篇:医学设备反击战:外企坐地起价,中国被迫自研!国产替代加快脚步

下一篇:一文看懂医疗器械CDMO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返回顶部